[历史回眸]揭秘清朝皇室最美的格格

中国搜索   2014-12-18 17:06:29

众所周知,“格格”是历史上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一种称谓。作为正式称号使用时是在后金时期,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。据《清史稿》记载:太祖初起,诸女但号“格格”。例如,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“东果格格”,次女称“嫩哲格格”。清太宗起,逐步按照汉人习惯,重新规定了封号。作为非正式称号时,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。其实,在满语中“格格”基本上相当于小姐、姑娘的称呼。但是,格格只限于称呼满清皇族中人的女儿,普通人家的女儿是不能称之为“格格”。

由于历史原因,清朝皇室的格格们留下的照片很少,而下面的照片中有几位据说是晚清最美的格格。即便以现代人审美眼光来看的话,也应该算是比较标致的格格了。


王敏彤

爱新觉罗·毓朗的外孙女,爱新觉罗·恒慧的长女完颜立童记,又名“王敏彤”,人称大格格。也是清朝皇室中算得上最标致的格格了。

1、最美的满清末代皇族小姐——王敏彤(完颜立童记)

王敏彤(完颜立童记),爱新觉罗·毓朗外孙女,其父为完颜立贤(军机大臣完颜崇厚之孙),其母为乾隆皇帝五世直系孙女爱新觉罗·恒慧。家中长女,人称大格格或王大姑娘,妹完颜碧琳(又名“王涵”)。婉容的表姐妹。

王敏彤身材纤瘦颀长,眉眼精致,皮肤娇嫩白皙。是一位清秀漂亮的格格。自小受母亲及长辈的规训,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大家闺秀。也养成了她温婉的性格。她极爱溥仪,却因婉容的原因不得不割舍。她不想破坏婉容与溥仪的美好生活,她不愿伤害任何人。

这位文静、优雅的女士,一生命运多舛,因为被时代的漩涡拖累,又背负着这个传统家族过多的负重,几次婚姻的机缘,都被错过了,终生未嫁;她在晚年时精神几近崩溃。


爱新觉罗·恒香

爱新觉罗·恒香是末代皇后郭布罗·婉容的养母,军机大臣毓朗贝勒的次女,人称二格格。

她是一位端庄善良、精明强干、豁达开朗、敢作敢为、做事果断并充满智慧的女人。喜欢照相,因此照片流传最多。


爱新觉罗·恒馨

爱新觉罗·恒馨是乾隆皇帝五世直系孙女,末代皇后郭布罗·婉容的后母,满族正黄旗,军机大臣毓朗贝勒的四女。

在中国历史上恒馨是一位端庄善良、精明强干、豁达开朗、敢作敢为、做事果断并充满智慧的女人,她对婉容一生的影响极为深刻。恒馨对婉容不但细心照料,甚至是宠爱备至,母女相处非常和睦。


爱新觉罗·韫颖。

爱新觉罗·韫颖(1913年-1992年)乳名“佩格”,字“蕊秀”(父亲载沣取),号“秉颢”(兄长溥仪亲取),英文名“Lily”(庄士敦题赠),满族,爱新觉罗氏,溥仪的三妹。

1913年,韫颖生于北京紫禁城。由于她是载沣的第三个女儿、溥仪的第三个妹妹,故紫禁城中人称“三格格”。

1924年11月,冯玉祥部驱逐溥仪出紫禁城,溥仪乃迁居天津张园,韫颖也来到天津。每天,她和溥仪及兄弟姐妹学日语,打网球。由于韫颖和溥仪同为瓜尔佳氏幼兰所生,故溥仪很喜欢韫颖。

19岁时,韫颖由溥仪指定婚事,同前清大臣荣源的二儿子、皇后婉容的弟弟润麒订亲。

1931年,溥仪在日本军警的保护下潜赴中国东北,建立满洲国。后来,韫颖与润麒的婚礼遂在满洲国新京(今长春)举行。二人婚后不到1个月,溥仪派溥杰和润麒赴日本学军事,韫颖也随同前往。甫抵日本,韫颖便被日本皇室包围,不仅要其出任妇女会名誉会长,且裕仁天皇的弟媳特邀其来寓所教授中文。韫颖颇觉束缚,乃经常致信溥仪,溥仪将其来信装订成册。

1933,韫颖回新京探亲,此后坚决不肯回日本。润麒也自日本回到满洲国,在满洲国高等军事学校任中校教官。韫颖和润麒乃在新京长住。


爱新觉罗·显琦

金默玉(1918.9.14—2014.5.26),本名爱新觉罗·显琦,清朝肃亲王爱新觉罗·善耆第十七女,川岛芳子胞妹,被称为是“清朝最后一位格格”。金默玉四岁时父母双亡,由三位异母姐姐抚养长大。新中国建国后,金默玉致力于教育事业和中日友好交流活动,曾与美术教育家马万里有过一段婚姻。

金默玉,1918年出生于辽宁旅顺,清朝末代肃亲王爱新觉罗·善耆与第四侧妃所生幼女,排行第十七,其姐是叱咤一时的金壁辉(日本名川岛芳子)。

她的奇不仅仅是她的身份和身世,而是在于她那令人称奇的心态和性格。80多岁的老人历经一生磨难仍保持豁达、开朗。她的一生大起大落,甚至在人们看来是悲剧人生,但从她嘴里娓娓道来却变成一场喜剧:家庭变故、牢狱之灾、文革磨难、婚姻变故、疾病缠身......一切的悲情与苦难在她口中变为欢快的闹剧。生活给了她苦难,她却微笑着一一化解,保持着童真与乐观。如她自己所说:人的生活中有"喜怒哀乐"。但"怒"和"哀"应该放在心里,只有"喜"和"乐"才拿出来与人分享,让别人开心,人生就是这样。

责任编辑:【周思洋】